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64篇
  免费   7491篇
  国内免费   4518篇
电工技术   5086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6707篇
化学工业   10326篇
金属工艺   3032篇
机械仪表   4534篇
建筑科学   7660篇
矿业工程   1894篇
能源动力   5206篇
轻工业   1407篇
水利工程   5887篇
石油天然气   4342篇
武器工业   678篇
无线电   18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55篇
冶金工业   3154篇
原子能技术   1389篇
自动化技术   5275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897篇
  2022年   1671篇
  2021年   2035篇
  2020年   2164篇
  2019年   1949篇
  2018年   1844篇
  2017年   2265篇
  2016年   2485篇
  2015年   2532篇
  2014年   3626篇
  2013年   4252篇
  2012年   4231篇
  2011年   4905篇
  2010年   3373篇
  2009年   3659篇
  2008年   3462篇
  2007年   3994篇
  2006年   3804篇
  2005年   3315篇
  2004年   2745篇
  2003年   2409篇
  2002年   2008篇
  2001年   1712篇
  2000年   1475篇
  1999年   1278篇
  1998年   1044篇
  1997年   872篇
  1996年   770篇
  1995年   715篇
  1994年   596篇
  1993年   472篇
  1992年   401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242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21篇
  1951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3 毫秒
991.
针对大型商场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建立了延时冷量需求模型.通过控制冷量输出,并基于冷量需求建立了制冷系统节能优化模型和求解.基于此对一大型商场人流和环境温度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节能优化模型的求解,其结果与传统单参数节能控制方法相比较,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92.
气体释放速率对浅层气藏中气水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论证在防治浅层气地质工程灾害中预先采取的有控制性排气措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借助非饱和水气两相渗流原理,研究浅层气藏在气体释放路径下的气水运移规律.采用数值方法描述排气井不同释放速率对地下浅层气藏中气水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释放速率对气藏中的气水运移和分布形态有显著影响,释放速率越快,"水锥"效应越明显;实际工程中需结合详勘数据,选取适宜的排气速率,实施控制性放气措施,避免过早发生淹井,导致气井快速失效;在气藏中的浅层气体释放完毕后,砂土中会残留部分以气泡形式存在的气体,施工过程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控制的最优潮流问题,采用内点割平面法求解多重解的线性规划问题,算法迭代次数多,计算速度低,严重的可能导致算法不收敛.为此提出一种识别最优基的方法,通过对优化问题的解空间进行旋转和映射,将最优解沿可行域的棱移动至顶点,得到问题的最优基,从而解决原算法失效的问题.进一步采用随机扰动法和阶梯矩阵变化法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平均计算时间缩短了20%左右.对电力系统标准测试系统IEEE14 300节点系统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正确处理最优解的各种情况,扩大了内点割平面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4.
在368mm×368 mm方形气固床中对FCC颗粒进行流态化实验,研究了从鼓泡到湍动的流型转变行为及相关问题.实验测试了多个床层截面的压差波动,由波动标准差随表观气速变化的最大值获得了流型转变速度Uc.结果表明,方形床中的流态化平均行为在床层截面纵横两个方向一致,沿床层轴向呈现不均匀性,底部存在颗粒密相区;不同床层截面转变速度Uc不同,由床层上部向下扩展,Uc呈线性增加关系,说明流型转变至上而下进行;静床高度对Uc影响显著,静床高度增加,床层轴向各截面Uc相应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了目前仅与气固物性参数相关联的Uc预测模型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95.
WRAP水权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RAP(Water Rights Analysis Package)水权分析模型是基于水资源优先分配制度来模拟和预测一个或多个流域内水资源使用及管理的模型.作者首次将WRAP水权分析模型应用于北京通州区,以1956~2007年通州区相关资料作为模型的计算数据,模拟与计算结果表明:通州地区的天然年径流总体趋势基本保持不变,调度径流呈微弱增长趋势,两者的年际变差均逐渐剧烈;历年的径流消耗量总体趋势亦基本不变,但回归流呈逐渐增长趋势;研究区内多年平均水量保证率为59.9%,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呈上升趋势,而农业用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圆外区域Stokes流的速度-压力混合边值问题,基于自然边界元原理及复变函数性质并运用Fourier级数展开法推导了圆外区域Stokes方程的Poisson积分公式及自然积分方程,通过分段线性单元将自然积分方程的近似变分问题离散化,求解出压力边界上的速度分布,从而将速度-压力混合边值问题转化成纯粹的速度边值问题,最后利用Poisson积分公式即可给出相应问题的速度分布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速度场与CFD软件的计算结果一致;基于自然边界元法的Stokes流混合边值问题的求解,能够降低维数,同时所需求解的矩阵是对称正定的,尤其是边界为圆周时,矩阵还具有循环特性,从而有助于计算量的减小.  相似文献   
997.
高液限土和煤系土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分布在广梧高速公路沿线的高液限土和煤系土的水敏感性,通过常规直接剪切试验测定了不同含水状态高液限土和煤系土试样的抗剪强度,对比分析了含水量对两者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探讨了实际工程中应对高液限土和煤系土问题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高液限土和煤系土的抗剪强度均与起始含水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起始含水量越大抗剪强度越小.随着含水量的增大,高液限土黏聚力的对数与含水量成线性关系减小,其内摩擦角则先小幅减小,后急剧减小.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煤系土黏聚力变化具有显著的分段性:先小幅减小,后大幅减小,且其对数与含水量成指数关系.含水量变化对煤系土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粒组成分的不同是导致高液限土和煤系土水敏感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在河流生态径流计算中Tennant法应用比较广泛,但其多年平均流量的确定一直是该方法应用的一个难点,以往使用的平均数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实测数据的统计特性,引入中位数及众数理论,对原Tennant法进行改进,有效的去除了极端数据对统计规律的影响,找出了典型流量过程。将其应用在滦河下游生态径流计算中,通过新老方法的比较,认为采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计算过程“透明”等特点,对河流生态环境研究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河段形态与水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所需的水流环境,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产卵河段的形态特征和水流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统计和对比研究了4类产卵河段的能量坡降、水流流态、动能梯度、能量损失和弗劳德数等水力特性,分析了水力要素在典型断面上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四大家鱼产卵的河床形态比较特殊,能量坡降具有明显的2维特性;水流流态复杂多样;水流流经产卵河段后能量损失较大;河段横断面上的动能梯度和弗劳德数数值较小.以期为四大家鱼产卵场水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使得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和减灾对策.作者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固体松散物质条件、微地貌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认为: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等产生的松散固体物质达28×108 m3,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流域微地貌突变特别是严重的沟道堵塞,有利于泥石流规模的增大;强烈地表扰动和毁灭性、大面积毁坏植被,改变了地表水入渗、产流和汇流条件,利于侵蚀和洪峰形成.这些流域状态的巨变,构成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组合.从而,导敛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震后泥石流活动的主要特点有:泥石流沟谷数量增加,大量震前被判定为非泥石流沟的流域暴发了泥石流;激发泥右流的临界雨量明显降低泥石流暴发表现出明显的高频性与群发性;泥石流的容重约提高10%~30%,原来定性为稀性或过渡性的泥石流沟转化为过渡性或粘性泥石流沟;泥石流流量普遍增大,大致可增加约50%~100%,现有规范中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的结果偏小,需要修正.震后泥石流演变趋势为:活动强度由急剧增强的突变转为逐步减弱,期间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第1个泥石流活跃期可能会持续约15年左右;泥石流形成将由降雨控制型逐步转为松散土体控制型;一些松散土体丰富且尚未发生泥石流的面积大于5 km2流域,将是未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风险源.针对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演化趋势和震区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判识潜在泥石流灾害,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进行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改进泥石流规模计算方法,适应震区超常规模泥石流防治需求;重新确定泥石流预警报的临界雨量指标,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